當代語言學概論Ch10/語言習得
於 2022年6月5日 (日) 21:30 由 Tankianting(討論 | 貢獻) 所做的修訂 (建立內容為「==10.1語言習得的理論== * 模仿及增強理論 theory of imitation and reinforcement ** 行爲主義心理學:制約和反應 ** 語言學習主要透過…」的新頁面)
10.1語言習得的理論
- 模仿及增強理論 theory of imitation and reinforcement
- 行爲主義心理學:制約和反應
- 語言學習主要透過模仿和堆積而成
- 語法建構理論 theory of grammar construction
- 以生成文法理論為基礎
- 主張每個人都有語言習得機制,且每個小孩出生的時候,大腦即已內建通用語法 (universal grammar)。
- 語言是 acquire 的過程,而非 learn 的過程。
- 比較:
- 語言刺激或輸入和語言能力不相稱。
- 語言刺激的量比較小,但是孩子能從生成文法理論衍生出不可能聽過的句子。
- 語法建構理論的正確性:不規則動詞不瞭解時,小孩會用規則動詞的詞尾,構成不合語法的時態。
- 語言習得過程,父母親很少注意錯誤,糾正也很少達到理想的效果。
- 語言的創造力說明孩子不是從模仿中學來的。
- 但是:
- 模仿是學習語言的動力
- 模仿可能影響孩子的語言使用 (pragmatics) 情形,比如說從孩童用語和說話語氣,和父母有關。
10.2語言學習的階段
- 區分爲
- 被動習得(語言前期)
- 只會聽不會講
- 嬰兒在兩歲大的時候,能夠辨別是否為語音。
- 嬰兒在3~4個月大的時候,能夠區別辨義徵性。比如送氣語法。
- 這種能力會隨着所處語言的浸潤而部分消退
- 嬰兒的發音語調聲調和外界反映相同
- 主動習得(語言後期)
- 能講出至少一句能理解的語句
- 語言初期 -> 雙語詞期 -> 多語詞期
- 語言初期
- 開始於週歲左右,開始用一個詞表達整句話的意思。
- 最無標記的語音是 [a]。
- 常見的語詞為父母、寵物、或禁止、是否的語詞。
- 閉音節變成開音節。
- 雙語詞時期
- 從並列變成連續起伏
- 沒有詞語詞綴
- 很少虛詞
- 最後進入多語詞階段
- 語言表現因人而異
- mean of length of utterances(語流長度平均數)
- 被動習得(語言前期)
10.3語法習得
語音
- 嬰兒用相近的語音來發大人使用的語音。
- 脣音->舌根音->齒齦音->齒音->顎化音
- [m] 很容易先學會。
- 嬰兒的語音同化:table -> bable;bike -> gike。
- 雙子音變單子音;CVC 變 CV。
語詞
不知道不規則動詞前會有固定前綴的語誤。
語法
以語調上揚表達疑問句。後來學會助動詞,但是疑問倒裝句之後才會學會。
移位變形越多的句子,對孩子更困難。
華語的話,嗎和呢的區別比學會嗎(通常如此)後面。
wh- 的倒裝問句不易學會。
語義習得
- 語詞和語音的對應是 arbitrary(武斷的)
- 語義習得和當地文化是否有引申意義有關。
- 有語義擴大和縮小的情況。
- 抽象詞要到兩歲半纔會有較精巧的區分。
10.4和語言習得有關的議題
內生假設
- 解釋爲何能夠知道複雜的語法規律,在相對少的語言曝光中。
關鍵時期假說
- 語言學習有關鍵期
- 被囚禁的女孩 Genie(化名),沒有接受充足的語言學習環境,wh-問句、語序、詞綴等等的語法不正確。
- 語言成熟期才學手語的人,手語溝通能力會比較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