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當代語言學概論Ch9/語言和訊息的處理」修訂間的差異

出自Tan Kian-ting的維基
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
(建立內容為「language and imformaction processing,是心理語言學 (psycholinguistics)探索的主題。 透過各種心理實驗驗證眼生語法架構的語法部門…」的新頁面)
 
 
行 1: 行 1:
language and imformaction processing,是心理語言學 (psycholinguistics)探索的主題。
{{Nav|語言學}}
 
Language and imformaction processing,是心理語言學 (psycholinguistics)探索的主題。


透過各種心理實驗驗證眼生語法架構的語法部門的心理真實性,比如說驗證「音位」是不是一個心理上的單位?
透過各種心理實驗驗證眼生語法架構的語法部門的心理真實性,比如說驗證「音位」是不是一個心理上的單位?
行 24: 行 26:


振幅。
振幅。
Praat:音圖軟體


基礎音頻 (fundamental frequency):可以辨認要尋找的人。
基礎音頻 (fundamental frequency):可以辨認要尋找的人。
行 34: 行 38:


舌位越前,F2越高。(i 高於 u)
舌位越前,F2越高。(i 高於 u)
母音的辨識,是連續性,但是子音的辨識,是離散性。
VOT(振前時長),嘴型擺好,吐氣後到聲帶震動前的時間,越短越濁,越長越送氣。
==9.3心理語言學的研究方法==
* 觀察法
* 實驗法
* 儀器研究法
===觀察法===
語誤:語音的標記錯置。
史本那語誤。
比如說:tāi-khìng念成 thāi-kìng(送氣標記措置)。這說明變異徵性的理論。以及音位是語言基本單位,因為語誤經常發生於音段的易位。
用詞誤調也說明詞素(包含詞綴)也有心理真實性。
===實驗法===
辭的理解、心理詞典。
語辭抉擇:正確用詞的抉擇,常用詞的辨識效率較快。
和非辭(non-word,比如不能用英語讀的辭,gceanna, fwm)相比,假辭(pseudoword,如 clank, ploak)的辨識時間比較長。
漢語辭也有這樣現象。
促發效應 (priming effect),同類的語詞抉擇速度會比較快。比如說:「狗」之後接「貓」,相比「狗」之後接「椅子」的速度還快。
語詞在心理詞典的排列應該是網狀。
詞組結構規律影響中文斷詞:比如:「劉伯'''溫開水'''肥車」。
詞組的心理真實性的證明,有三個實驗:
* 閱讀時長,讀每個辭的速度。句子的最大映界理解時長會比較久。
* 叮噹 (clicking) 實驗。用鈴鐺和語詞的同步播放,來瞭解斷詞的心理位置。
===儀器研究法===
* 眼球移動(閱讀):回向掃視。
* ERP 實驗(和事件相關的潛能),閱讀時讀取腦波。
** 不合理的辭會有在不合理辭閱讀時的 400ms 出現負電波的現象,N-400 理論。
==9.4 心理語言學的理論==
* 下到上分析:聽話時,耳誤,從用詞讀入後建構文義。
* 上到下分析:先瞭解背景然後再推論文義。
聽覺具有分區自主 (modularity) 的概念,專注時會忽略其他的語音。
==9.5心理語言學的相關議題==
* garden path sentences:
** 主要句解讀策略 vs 最小附着策略
** 對句義的理解,和從頂到底的處理過程不同。
* 連結模式 (connectionist model)
** 從人腦和電腦的長短處比較提出的。
** 人類的訊息處理非單線式,而是連結網神經元強弱影響。
[[category:語言學]]

於 2022年6月1日 (三) 23:07 的最新修訂

Language and imformaction processing,是心理語言學 (psycholinguistics)探索的主題。

透過各種心理實驗驗證眼生語法架構的語法部門的心理真實性,比如說驗證「音位」是不是一個心理上的單位?

歧義句和越多變形規律的句子是否理解過程較久?

9.1背景

生成文法理論: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語言能力,英語用者都會對英語的語言部分會有直接的心理反應。

實務上,語言的真實性是指心理實驗能夠驗證的:觀察和實驗,比如說用外語學習者的發音錯誤,以及使用 pesudowords 來觀察發音狀態,來瞭解第一(調查)語言的特色和心理真實性。

語言處理:

輸入大腦->處理理解->輸出發音或寫作

9.2輸入

聲波如何轉成語言單位呢?

聲波分爲規律波(periodical waves)和不規律波(aperiodical waves),前者具有規律的的週期。

頻率越高,音高 (pitch) 越高。

振幅。

Praat:音圖軟體

基礎音頻 (fundamental frequency):可以辨認要尋找的人。

由下而上:第一共振峰 (Formant 1)、第二共振峰……

音圖的密度越大,黑條越黑。

舌位越高,F1越低。(a 高於 i)

舌位越前,F2越高。(i 高於 u)

母音的辨識,是連續性,但是子音的辨識,是離散性。

VOT(振前時長),嘴型擺好,吐氣後到聲帶震動前的時間,越短越濁,越長越送氣。

9.3心理語言學的研究方法

  • 觀察法
  • 實驗法
  • 儀器研究法

觀察法

語誤:語音的標記錯置。

史本那語誤。

比如說:tāi-khìng念成 thāi-kìng(送氣標記措置)。這說明變異徵性的理論。以及音位是語言基本單位,因為語誤經常發生於音段的易位。

用詞誤調也說明詞素(包含詞綴)也有心理真實性。

實驗法

辭的理解、心理詞典。

語辭抉擇:正確用詞的抉擇,常用詞的辨識效率較快。

和非辭(non-word,比如不能用英語讀的辭,gceanna, fwm)相比,假辭(pseudoword,如 clank, ploak)的辨識時間比較長。

漢語辭也有這樣現象。

促發效應 (priming effect),同類的語詞抉擇速度會比較快。比如說:「狗」之後接「貓」,相比「狗」之後接「椅子」的速度還快。

語詞在心理詞典的排列應該是網狀。

詞組結構規律影響中文斷詞:比如:「劉伯溫開水肥車」。

詞組的心理真實性的證明,有三個實驗:

  • 閱讀時長,讀每個辭的速度。句子的最大映界理解時長會比較久。
  • 叮噹 (clicking) 實驗。用鈴鐺和語詞的同步播放,來瞭解斷詞的心理位置。

儀器研究法

  • 眼球移動(閱讀):回向掃視。
  • ERP 實驗(和事件相關的潛能),閱讀時讀取腦波。
    • 不合理的辭會有在不合理辭閱讀時的 400ms 出現負電波的現象,N-400 理論。

9.4 心理語言學的理論

  • 下到上分析:聽話時,耳誤,從用詞讀入後建構文義。
  • 上到下分析:先瞭解背景然後再推論文義。

聽覺具有分區自主 (modularity) 的概念,專注時會忽略其他的語音。

9.5心理語言學的相關議題

  • garden path sentences:
    • 主要句解讀策略 vs 最小附着策略
    • 對句義的理解,和從頂到底的處理過程不同。
  • 連結模式 (connectionist model)
    • 從人腦和電腦的長短處比較提出的。
    • 人類的訊息處理非單線式,而是連結網神經元強弱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