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《演算法導論》筆記」修訂間的差異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Tankianting(討論 | 貢獻) (建立內容為「{{isbn|9786263248366}}(4/e,繁中譯本) 經典的演算法導論,但是封面樹形圖在繁中譯本沒有出現。 <span id="ch1ch2"></span> == Ch1…」的新頁面) |
Tankianting(討論 | 貢獻) |
||
行 1: | 行 1: | ||
{{isbn|9786263248366}}(4/ | {{isbn|9786263248366}}(4/e,繁中譯本,Thomas H. Cormen et al. 著作,賴屺民譯) | ||
經典的演算法導論,但是封面樹形圖在繁中譯本沒有出現。 | 經典的演算法導論,但是封面樹形圖在繁中譯本沒有出現。 | ||
行 20: | 行 20: | ||
機械學習較成功的案例是,演算法中,人類無法理解的(比如自動翻譯) | 機械學習較成功的案例是,演算法中,人類無法理解的(比如自動翻譯) | ||
插入排序法 | |||
vertex 頂點 | vertex 頂點 | ||
行 40: | 行 40: | ||
T(n) = a * n + k:執行時間是n的線性函數 | T(n) = a * n + k:執行時間是n的線性函數 | ||
[[插入排序法]]: | |||
* 最壞時間,是n^2,即二次函數 | * 最壞時間,是n^2,即二次函數 | ||
行 59: | 行 59: | ||
演算法設計技術 | 演算法設計技術 | ||
漸增法=> | 漸增法=>插入排序法 | ||
分治法(divide-and-conquer) | 分治法(divide-and-conquer) | ||
行 81: | 行 81: | ||
=> 漸次求解 | => 漸次求解 | ||
[[合併排序法]],關鍵: | |||
a[p:q] and a[q+1,r] | a[p:q] and a[q+1,r] | ||
行 89: | 行 91: | ||
合併要 Θ(n)時間。 | 合併要 Θ(n)時間。 | ||
[[category:資訊]] | [[category:資訊]] |
於 2024年12月30日 (一) 22:45 的修訂
ISBN 9786263248366(4/e,繁中譯本,Thomas H. Cormen et al. 著作,賴屺民譯)
經典的演算法導論,但是封面樹形圖在繁中譯本沒有出現。
Ch1、Ch2
任何輸入停止執行+正確答案=>演算法是正確的
- 不一定有最好的解決方案
- 有實際的應用
世上沒有一體適用的資料結構。
NP-complete:無法於特定時間內解決
- 平行模型演算法
- 線上演算法(輸入無法一次到位)
機械學習較成功的案例是,演算法中,人類無法理解的(比如自動翻譯)
插入排序法
vertex 頂點
迴圈不變性(loop invariant)
計算模型影響演算法的效率甚大
本書用一台單核的RAM(隨機存取機器)模型來當多數情況下的範例
輸入規模=>執行時間 (在RAM框架內)
一個假設「每行虛擬碼執行的時間是固定的」(雖然有時不是)
簡單的表示法:Big Theta、Big O
呼叫子程序的程序,和執行子程序的程序(caller, callee)分開計算
T(n) = a * n + k:執行時間是n的線性函數
- 最壞時間,是n^2,即二次函數
- 隨機演算法:輸入不變下,演算法特性不同
通常在本書中僅找最壞狀況
平均請況通常糟如最壞狀況
感興趣的是增長率(rate of growth; order of growth)
我們只於多項式考慮首項
Θ(n^2) = theta of n-squared
big theta(Θ)表示增長率
演算法設計技術
漸增法=>插入排序法
分治法(divide-and-conquer)
分治法處理方法:
- 遞迴結構分成子問題
- 遞迴處理
- 結合子問題
各問題的狀況分成
- 基本情況
- 分解 -> 處理 -> 合併
A[p:r]
求中間索引值 = floor((p+r)/2)
=>遞迴分解
=> 漸次求解
合併排序法,關鍵:
a[p:q] and a[q+1,r]
-> merge(A,p,q,r)
-> a[p:r]
合併要 Θ(n)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