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排版論」修訂間的差異
跳至導覽
跳至搜尋
Tankianting(討論 | 貢獻) |
Tankianting(討論 | 貢獻) |
||
行 1: | 行 1: | ||
{{Nav|程式語言、邏輯學}} | {{Nav|程式語言、邏輯學}} | ||
排版學其實也可以用數學化約之 (to some degree),但是要定 spec。 | |||
<math>TotalCost(i) = min_{j}~TotalCost(j) + LineCost(i, j)~~~~j=0, 1, ..., i-1</math> | |||
<math> | |||
LineCost(i, j)= \begin{cases} | |||
\infty ~~~ if~~LineWidth - \sum_{k=j+1}^{i-1} OrigWidth(item[k]) - NewLineWidth(item[i]) < 0 \\ | |||
\infty~~if~~NOT~~breakable(item[i]) \\ | |||
LineWidth - \sum_{k=j+1}^{i-1} OrigWidth(item[k]) - NewLineWidth(item[i]) ~~elsewhere \\ | |||
\end{cases}</math> | |||
=以下為草稿= | |||
==word 的問題== | ==word 的問題== |
於 2023年11月9日 (四) 23:42 的修訂
排版學其實也可以用數學化約之 (to some degree),但是要定 spec。
以下為草稿
word 的問題
- 分頁
- 斷頭
- 斷尾
- 可選分頁
- 強制分頁
- Miniframe 的問題
字圖 glyph
我們需要下面的函數,得到單位量度:
- get_ex(font, size)
- get_em(font, size)
- get_total_height(font, size, glyph) #得總高
- get_height(font, size, glyph) #得頂至基線
- get_width(font,size, glyph) #得寬
- get_depth(font, size, glyph) #得深
- get_ex(font, size) #得ex
- get_em(font, size) #得em
行(line)
將 glyphs 放置的一行文字區塊。比如說下文。
| 我今天坐公車離開臺中市 | <- 行1 | | | 然後)往臺南旅行。 | <- 行2
行有基線 baseline,且有方向 (textDirection),分成兩種,四值:
- 基線在字圖之底:
- RTL 如西文。
- LTR 如希伯來和阿拉伯文。
- 基線在字圖之左:
- BTT 由下而上,罕用。
- TTB 由上而下,如對聯、蒙古文字。
計算行高方式 (automatic-height)
我們可以定義line的depth「行的深度(基線到底/左之距)」和height「行的高度(基線到頂/右)之距」,是 auto 和 fixed,將變數儲存於 automatic-height。
若「automatic-height = auto」,則depth公式如下計算:
line.depth = max(glyph[i].depth) for i in range(len(line.glyphs))
line.height = max(glyph[i].height) for i in range(len(line.glyphs))
以及行的高度(基線到上/右)取決於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