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Essentials of Compilation筆記」修訂間的差異

出自Tan Kian-ting的維基
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
 
(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6 次修訂)
行 5: 行 5:
* {{ISBN|9780262047760}}
* {{ISBN|9780262047760}}
* 書源 Repo:https://github.com/IUCompilerCourse/Essentials-of-Compilation/tree/master
* 書源 Repo:https://github.com/IUCompilerCourse/Essentials-of-Compilation/tree/master
** 備份PDF檔:[[:檔案:Essentials of Compilation- An Incremental Approach in Racket 2023 Edition.pdf]]、[簡報載點 https://github.com/IUCompilerCourse/Essentials-of-Compilation/blob/master/Essentials_of_Compilation_Racket.pptx]
** 備份PDF檔:[[:檔案:Essentials of Compilation- An Incremental Approach in Racket 2023 Edition.pdf]]、[https://github.com/IUCompilerCourse/Essentials-of-Compilation/blob/master/Essentials_of_Compilation_Racket.pptx 簡報載點]


==概要==
==概要==
行 53: 行 53:


===1.2文法 grammar===
===1.2文法 grammar===
* 分成非終端符號(如下方 exp)和終端(terminal)符號如 int。
<pre>exp ::= (Prim '+ (exp exp)) | (Prim '- (exp exp)) | (Prim '- (exp))| (Prim read_int ()) |
              (Int int)
L_int ::= (Program '() exp)
#對應L_int ::= (Program (info body))
</pre>
* int 為在此區間的整數:[-2^62, 2^62-1],可以表示2^63個整數
* info 以後會用到,現在不用管


==Ch2==
*L_var 要漸次變成 x86語言
*L_var 擴展 L_int,就是加上Let綁定
*加上規則
  exp :== Name(var)
  stmt :==(let(var, exp))
  L_var = Module (stmt*)
*註:要由少漸多的設計
*要有open recusrion
*就是要用子型別Lvar繼承Lint,然後必要的時候呼叫super.interp(),其餘時候調用interp()
P.16:我們編譯從P1語言轉成P2語言,再用x86語言編譯就得到想要的結果。
但是也可以用P1的直譯得到同樣的結果。
*global:令主程式空間在外界使用。
*64bit:計算機記憶體的使用,
*counter:指下一個執行指令的地址
<pre>
.global main ;x86
main:
    movq $10,%rax ; $指整數常量,引數還可以用記憶體位置,寄存器名稱。
    addq $32, %rax
retq
</pre>
寄存器有16個
movq s, d, $n, callq, retq, jmp label
[
*rsp stack堆疊之指標,向下增長
*減掉其值,則增加stack堆疊之大小。
總之這一段不會組合語言就很難懂。
要定義子語言,建議創立一個instr系列的records,儲存指令,以利模式比對。
使用pass各自解決一個子問題求解
要明確知道選擇,以及我們循序漸進編譯:
* uniqify :唯一化變數名稱
*remove complex operands:primitive處理的運算元變成var or integer
*explicate control:明確化執行順序
*select instruction:轉換L_var到x86
* assign_homes:變數轉換至暫存器或堆疊位置。
* patch instruction
* prelude and conclusion(x86的頭和尾)
==第三章==
==第三章==
stack 堆疊速度比較慢
stack 堆疊速度比較慢
行 82: 行 142:
''rdi, rsi, rdx, rcx, r8, r9 (個人註:記憶術disdxc 8 9)''
''rdi, rsi, rdx, rcx, r8, r9 (個人註:記憶術disdxc 8 9)''


引數太多的話,就用caller frame 的空間</blockquote>'''callee-saved register(存於callee被呼叫者的暫存器)'''
引數太多的話,就用caller frame 的空間</blockquote>
 
 
相關說明:
*rax存運算結果
*rcx loop暫存
*rdx 資料暫存
* rsi rdi 索引指位
 
'''callee-saved register(存於callee被呼叫者的暫存器)'''


rbx, rsp, rbp, r12, r13, r14, r15
rbx, rsp, rbp, r12, r13, r14, r15
相關說明
*rbx 基底暫存
*rsp堆疊頂端
*rbp堆疊底端


* call-live variable(會被用的變數)
* call-live variable(會被用的變數)
行 117: 行 191:
|跳出(pop),rsp再往大移
|跳出(pop),rsp再往大移
|-
|-
|<code>push q</code>
|<code>push A</code>
|rsp - 8 -> rsp; A -> *rsp
|rsp - 8 -> rsp; A -> *rsp
|rsp往小移,再壓入(push)
|rsp往小移,再壓入(push)
|}
|}
[[category:資訊]]
[[category:資訊]]

於 2024年4月7日 (日) 16:15 的最新修訂

概要

  • 這基本上是印第安納大學的各編譯器老師的結晶
  • 講述必要的觀念、演算法、如何利用映射的觀念將上層軟體對應到硬體
  • JIT編譯、程式分析、編譯最佳化(那是閱後的進階課題)
  • 編譯器是用許多關卡(pass)轉換而來的。
  • nanopass:避免各環節過度耦合
  • 另有Python版
  • Racket 子集編譯成 x86_64 組語,使用 Linux/Mac OS 的表示法

各章主題

  1. ch1,2 抽象語法樹、遞迴函數
  2. ch3 圖着色 graph coloring 問題,以分配記憶體暫存器。
  3. ch4 條件表達式,將遞迴函數轉換成goto
  4. ch5 加迴圈與可變量:
    • 資訊流分析與暫存器分析
  5. ch6 加於「堆積」heap分配的tuple(元組)和垃圾回收
  6. Ch7 加沒有 lexical scoping 的函數(類似 C語言函數)
    • 提到呼叫堆疊 stack 和
    • 介紹記憶體分配和GC
  7. Ch8 lexical scoping:閉包如何轉換成 C 語言的 function 和 tuple
  8. Ch9:動態型別,引入 Any
  9. Ch10:Gradual Typing
  10. Ch11:Generics(泛型)

第一章

提到以下名詞:

  • 遞迴函數
  • 模式比對
  • 抽象語法樹
  • 程式語言語法


1.1抽象語法樹 AST

  • 表示整數:(struct Int (value))
  • 表示primitive operator 基礎操作子:(struct Prim (op args)) args是list,可為空,或是任意長度
    • 也可以表示為:
      • (struct Read ())
      • (struct Add (left right))
      • (struct Neg (value))

等。

應宜以抽象語法數思考

1.2文法 grammar

  • 分成非終端符號(如下方 exp)和終端(terminal)符號如 int。
exp ::= (Prim '+ (exp exp)) | (Prim '- (exp exp)) | (Prim '- (exp))| (Prim read_int ()) |
              (Int int)
L_int ::= (Program '() exp)
#對應L_int ::= (Program (info body)) 
  • int 為在此區間的整數:[-2^62, 2^62-1],可以表示2^63個整數
  • info 以後會用到,現在不用管

Ch2

  • L_var 要漸次變成 x86語言
  • L_var 擴展 L_int,就是加上Let綁定
  • 加上規則
 exp :== Name(var)
 stmt :==(let(var, exp))
 L_var = Module (stmt*)
  • 註:要由少漸多的設計
  • 要有open recusrion
  • 就是要用子型別Lvar繼承Lint,然後必要的時候呼叫super.interp(),其餘時候調用interp()

P.16:我們編譯從P1語言轉成P2語言,再用x86語言編譯就得到想要的結果。 但是也可以用P1的直譯得到同樣的結果。

  • global:令主程式空間在外界使用。
  • 64bit:計算機記憶體的使用,
  • counter:指下一個執行指令的地址
.global main ;x86
main: 
    movq $10,%rax ; $指整數常量,引數還可以用記憶體位置,寄存器名稱。
    addq $32, %rax
retq

寄存器有16個 movq s, d, $n, callq, retq, jmp label [

  • rsp stack堆疊之指標,向下增長
  • 減掉其值,則增加stack堆疊之大小。

總之這一段不會組合語言就很難懂。

要定義子語言,建議創立一個instr系列的records,儲存指令,以利模式比對。

使用pass各自解決一個子問題求解

要明確知道選擇,以及我們循序漸進編譯:

  • uniqify :唯一化變數名稱
  • remove complex operands:primitive處理的運算元變成var or integer
  • explicate control:明確化執行順序
  • select instruction:轉換L_var到x86
  • assign_homes:變數轉換至暫存器或堆疊位置。
  • patch instruction
  • prelude and conclusion(x86的頭和尾)

第三章

stack 堆疊速度比較慢 register 暫存器速度比較快

變數無限,寄存器有限,該怎辦?

所以我們要找到那些變數使用(其間牽涉)的起訖時間,然後引用關係做成無向圖,成為圖著色問題(也就是如何讓相鄰的頂點色彩(暫存器)相異,在使用最少的顏色(暫存器)下)。

如果暫存器太少怎辦,就只能spill(灑)到stack堆疊上面。


3-1

組合語言的calling conventions

Lvar

main function (作業系統的call)

內有read_int

我們用SystemV表示法來表示x86_64的組合語言 <- GNU CC 與 Mac OS 使用

caller-saved register(存於caller呼叫者的暫存器)

rax, rcx, rdx, rsi, rdi, r8, r9, r10, r11

其中,call 其他函數的暫存器的引數對應順序:

rdi, rsi, rdx, rcx, r8, r9 (個人註:記憶術disdxc 8 9)

引數太多的話,就用caller frame 的空間


相關說明:

  • rax存運算結果
  • rcx loop暫存
  • rdx 資料暫存
  • rsi rdi 索引指位

callee-saved register(存於callee被呼叫者的暫存器)

rbx, rsp, rbp, r12, r13, r14, r15

相關說明

  • rbx 基底暫存
  • rsp堆疊頂端
  • rbp堆疊底端
  • call-live variable(會被用的變數)

我們要找到同時使用的變數和不同時使用的變數,來節省暫存器的使用,這是一種圖著色問題。

附錄:指令集摘

指令名 操作說明
addq A B A + B -> B
negq A -A
subq A B B - A -> B
imulq A B A * B -> B
popq A *rsp -> A; rsp + 8 -> rsp 跳出(pop),rsp再往大移
push A rsp - 8 -> rsp; A -> *rsp rsp往小移,再壓入(push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