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監控資本主義時代筆記」修訂間的差異

出自Tan Kian-ting的維基
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
行 1: 行 1:
{{Nav|社會學}}
==5/23之前==
==5/23之前==
主要論述到以前使用者的剩餘會用來更好化系統,但是後來變調,並主張這種發展也會影響民主政治的運作。
主要論述到以前使用者的剩餘會用來更好化系統,但是後來變調,並主張這種發展也會影響民主政治的運作。


並且使用者是原料這種情況,作者也否定這種說法。
並且使用者是商品這種情況,作者也否定這種說法。


這邊有講到新自由主義和現在社會的個人化以及個人主義,和這個現象是有關聯的。
這邊有講到新自由主義和現在社會的個人化以及個人主義,和這個現象是有關聯的。
行 19: 行 21:
行爲剩餘的概念,我覺得還是需要明確定義會比較好。
行爲剩餘的概念,我覺得還是需要明確定義會比較好。


後來就變成追蹤器與廣告等等的方式。
監控資本主義的手段,後來就變成追蹤器與廣告等等的方式。


科學家的攫取行爲剩餘也是其控訴的點。
科學家的攫取行爲剩餘也是其控訴的點。


點擊率、品質分數(判斷廣告價格)
重視:點擊率、品質分數(判斷廣告價格)


投資人的施壓也是促成這種做法的原因。
投資人的施壓也是促成這種做法的原因。
行 30: 行 32:


cookies 引起個資重視人士在1990s中期的擔憂。
cookies 引起個資重視人士在1990s中期的擔憂。
福特:推翻生產方式,Google 對抽取手法改革。
監控資本主義的第一條經濟指令:資訊抽取指令,原物料的供給必須無限擴張,形成行爲剩餘的抽取上導致的規模經濟。
作者認爲福特發明大量生產,可以讓資本主義互惠,反而Google發明破壞互惠互利的關係。但是這點,其實大量生產還是會導致環境破壞等不良的後果。
以廣告利益導向,所以抽取行爲者數據。使用者已經是達成他人目的的手段。
對於這種手法,Google 內部保持著低調不願公開的態度。
監控資本主義侵犯使用者決定權,也不是歷史的必要發展。
後來就是 Facebook,用行爲剩餘來滿足需求,甚至能夠創造需求。
Google 比較像是藉由發展搜尋引擎,來持續訓練不斷進化的 AI 能力。
販售的不是個資,而是對個人未來行爲的預測。
[[category:社會學]]

於 2022年5月23日 (一) 22:50 的修訂

5/23之前

主要論述到以前使用者的剩餘會用來更好化系統,但是後來變調,並主張這種發展也會影響民主政治的運作。

並且使用者是商品這種情況,作者也否定這種說法。

這邊有講到新自由主義和現在社會的個人化以及個人主義,和這個現象是有關聯的。

5/23

  • 第三章

「那些除了能提升服務品質,還具有其他用途的行爲數據,就構成了所謂的剩餘。」

2002 是監控資本主義紮根的分水嶺。

因為利益的驅動,AdWords 從不被重視到投以關注。註:這或許也暗示之後軟體業的高峯的基石也說不定。

AdWords 就有點像是 GMail 的廣告,比如說補習班廣告,投放「研究所或是臺大電機所」這些關鍵字,就能夠讓使用者在搜尋這些關鍵字的時候,出現這些補習班廣告。

行爲剩餘的概念,我覺得還是需要明確定義會比較好。

監控資本主義的手段,後來就變成追蹤器與廣告等等的方式。

科學家的攫取行爲剩餘也是其控訴的點。

重視:點擊率、品質分數(判斷廣告價格)

投資人的施壓也是促成這種做法的原因。

web bug(網路臭蟲,類似用 1x1 的畫像監控使用者是否載入網頁)/ cookies

cookies 引起個資重視人士在1990s中期的擔憂。

福特:推翻生產方式,Google 對抽取手法改革。

監控資本主義的第一條經濟指令:資訊抽取指令,原物料的供給必須無限擴張,形成行爲剩餘的抽取上導致的規模經濟。

作者認爲福特發明大量生產,可以讓資本主義互惠,反而Google發明破壞互惠互利的關係。但是這點,其實大量生產還是會導致環境破壞等不良的後果。

以廣告利益導向,所以抽取行爲者數據。使用者已經是達成他人目的的手段。

對於這種手法,Google 內部保持著低調不願公開的態度。

監控資本主義侵犯使用者決定權,也不是歷史的必要發展。

後來就是 Facebook,用行爲剩餘來滿足需求,甚至能夠創造需求。

Google 比較像是藉由發展搜尋引擎,來持續訓練不斷進化的 AI 能力。

販售的不是個資,而是對個人未來行爲的預測。